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纪检网发布时间:2021-03-22浏览次数:9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廓清了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思路,概括起来说,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成果,为我们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图为2020年9月,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工作人员演示“5G+AR远程运维技术”。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新发展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不仅引发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建,而且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为谋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跟着好定了。所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反映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基于实践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中国发展向何处去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新发展理念系统而有重点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各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发展动力结构,使我国发展动力更加持续;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步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难题,促进人和自然关系和谐;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使国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进共享发展,着力解决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理解和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个维度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把握好这三个维度,对于在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决定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理解和把握了这一点,就理解和把握住了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看,创新发展重在发挥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重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平衡性,着力解决不平衡问题,增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绿色发展意在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推动自然资本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开放发展就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呼应人民群众期待,以更加多样化、高质量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享发展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分享、渐近共享四个方面,目的在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逻辑起点,新发展理念是在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不断解决新问题、把握发展新趋势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难看出,新发展理念的每一个理念,都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理解和把握了这一点,也就理解和把握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更高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必须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更加精准务实,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上持续发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新发展的行动指南,但不能以为有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就一定一帆风顺。一方面要看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成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的“短板”效应日渐突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意愿和现实在许多情况下难以统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度不小。风险即隐患。尽管我们对推进发展的现实和潜在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但各种不确定性总会不时干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这表明,我国势必要在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国际环境下求发展。因而,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面对风险和挑战,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显然,新发展理念是一种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深谋远虑的全局性战略思想。理解和把握了这一点,也就理解和把握住了新发展理念体现的宽广视野和底线思维。

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到实处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凡战略思想、大政方针必全面落实,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统和优势所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各层面各部门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要上下贯通、系统联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层面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进行指导,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

要统筹兼顾、抓主要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要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必然会与既有体制机制和法律规定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改革为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排除障碍、拓展空间,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

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动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中央,事在四方,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